十一、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肌腱压痛点
肩关节前面,相当于肱骨结节间沟内,为肱二头肌腱长头部位。此点出现疼痛,上肢用力提物或者用力握拳屈肘时感到疼痛加重,当上肢外展外旋时,感到受限并出现疼痛。肩关节前面内侧部,为肱二头肌短头肩胛骨喙突上的附着点,此点发生疼痛,当肩部、上肢外展及后弯时可感到疼痛加剧或运动受限不舒
神经及节段:肌皮神经C5-7。
十二、三角肌后缘压痛点
此压痛点为三角肌在肩部后侧的附着点发生疼痛时,酸胀不舒可沿着肩后向上肢后外侧放射至肘部。上肢内收活动时感受胀和疼痛加重。
神经及节段:腋神经C5、6。
十五、三角肌肱骨粗隆附着处压痛点
三角肌起始于锁骨外1/3肩峰及肩胛冈。抵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此点压痛点因肌肉较薄,一触压即到,压痛可较为明显。患者可明显拨压到一条索状物,此点压痛并可向前臂放射。但此点压痛的放射须与从肩部放射来的疼痛加以区别。
神经及节段:腋神经C5、6。
二十一、手掌部压痛点
此压痛点常发生在掌骨颈与掌指关节的掌侧面,五指中以拇指、中指及无名指最为常见。临床上称此症为手指肌腱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扳机指”。
本症主要是由于手指经常用力过度与活动频繁,使肌腱与腱鞘间长期摩擦,因而造成腱鞘肥厚,纤维化鞘管狭窄而产生疼痛、活动障碍。此症初期可感到患指弯曲活动不利,局部酸痛,随之发生弹响。
二十二、背部胸椎棘上韧带压痛点
背部的胸椎棘上韧带由背部斜方肌及背阔肌起始韧带组成,称为棘上韧带,常见压痛点发生在胸椎5~10的棘突上。常与上肢用力搬重物不慎、提物过重而造成棘上韧带的损伤。
损伤的棘上韧带可找到明显的压痛及触痛,可见到棘突处有“硬块”突出,按之疼痛。有的患者坐势时、背靠硬物时即感疼痛发生,因在皮下,压痛点寻找极为容易。
二十三、背部菱形肌压痛点
菱形肌起始于颈椎6、7和胸椎1~4的棘突,抵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上部名为小菱形肌,下部为大菱形肌。菱形肌损伤一股在上肢负重不平衡、用力过猛的一刹那发生,损伤后可在肌腹、棘旁与肩胛骨内缘的起止点附近找到压痛点。
得病后,上肢用力时感疼痛加重,甚至睡在床上翻身时也感到疼痛,严重者肩胛骨活动均可出现疼痛不舒。疼痛可向前胸放射,引起胸闷,呼吸不畅,深呼吸痛。也有病例其疼痛向上呈现颈根强直酸胀,患侧头后胀痛。还可向外向肩部放射痛。
神经及节段:肩胛背神经C4、5。
二十四、腰椎棘上韧带压痛点
腰椎棘上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症之一,可见于急性弯腰搬重物不当姿势所产生,也可以由慢性损伤所发病,多见于弯腰操作者。棘上韧带损伤好发于腰椎2、3、4、5棘突。其中的腰椎4、5为最多见。压痛见于腰椎棘突中线,压痛点的韧带触摸时可感增厚、高低不平或条索状。压痛明显而易找。
二十五、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
第三腰椎横突压痛主要是由腰背筋膜损伤所致。腰背筋膜分深浅两层:浅层在骶棘肌后面,下缘附着于骼嵴后长韧带和骶骨嵴;内侧缘附着于胸椎、腰椎和骶椎的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缘的上半部附着于肋骨角,下半部在骶棘肌的外缘与深层结合。
二十六、臀上皮神经压痛点
臀上皮神经由胸12至腰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组成。在骶棘肌外缘和髂嵴上侧穿出,越过髂嵴,分布于臀上部的皮肤,称为臀上皮神经,臀部筋膜损伤时,常在髂嵴下2~3cm出现疼痛区域并找到压痛点。
由于筋膜撕裂,使皮神经发生嵌顿,粘连形成索条状硬节,此点压痛可向整个臀部放射或至大腿后侧中段,弯腰时可感整个臀部拉紧疼痛,对直腿高举稍有影响,但与根性压迫不同。
神经及节段:T12~L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
二十七、髂后上嵴内侧缘压痛点
髂后上嵴内侧为骶棘肌外缘附着点,压痛常发生在髂骨下面凹陷处,此点在临床上有极重要的意义。腰腿痛患者到后期久治不愈,检查后常常此点有疼痛。
由于解剖上的位置特殊,治疗上过去常被忽视,腰腿痛患者治疗到一定时期,效果上不去,不能彻底根治,往往与此点有关。此压痛可以放射至大腿后侧到小腿外侧。似为神经根压迫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直腿抬高,但本质上与根性压迫症状不同。
二十八、骶髂后长韧带、臀大肌(髂后上嵴下缘)压痛点
臀大肌起始于骶骨背面,髂骨翼外面,抵止于股骨臀肌粗隆、髂胫束。骶髂后长韧带、臀大肌的压痛可向臀后中部、大腿后侧、腘窝外侧至小腿外侧、踝外侧、足趾放射,可因疼痛使直腿抬高严重受影响,压痛点可摸到结节或条状物,病程长可出现下肢皮肤感觉下降,甚至拇趾背伸力降低,似为坐骨神经根性压迫,临床需加以区别诊断为要。
神经及节段:臀下神经L4~S2。
二十九、臀中肌压痛点
臀中肌起始于髂骨翼外面,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此压痛点可触及明显肌紧张,似为硬块状物,压后疼痛可向臀后侧、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外侧、外踝上部放射,下肢直腿抬高可有影响,小腿外侧可发生麻木,皮肤感觉减退,拇趾背伸力可正常,临床上须与腰痛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加以区别。
神经及节段:臀上神经L4~S1。
三十、臀小肌压痛点
臀小肌起始于髂骨冀外面,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此压痛点处于髂前上棘后1.5~2寸。压痛明显,疼痛可沿大腿外侧向下放射至膝部附近。临床上患者主诉髋外侧、髂前上棘周围疼痛不舒,往往与臀小肌之疾有关。
神经及节段:臀上神经L4~S1。
慢性软组织损伤常见的压痛点有哪些?
凡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无论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如头部、颈部、肩部、胸背部、腰部、臀部、下肢部等,必然有相对应的压痛点或阳性反应 点。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证实,软组织在骨面的附着部位损伤最常见,其次是肌肉的肌腹收缩频繁的部位。
患者感觉疼痛的部位,我们称痛点,显然痛点不一定是一个点,它可以是一个区域。压痛点是医生在病变部位按压时患者感觉疼痛的点,根据损伤的范围大小,压痛点的大小也不一样,可以是很小一个局限的压痛点,也可以是较大的一个压痛区域。
这些压痛点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般情况下,压痛点的位置常常在患者感觉疼痛的范围内,甚至和患者感觉疼痛的点完全吻合或重叠。这就形成基层临床医生的治病思路,在疼痛部位找压痛点,在压痛点封闭、按摩或做针刀,大部分有很好的疗效。常常忽略了另外一种情况,疼痛点与压痛点不相吻合,压痛点根本不在疼痛的区域,即使疼痛区域有明显的压痛点,也常常是假压痛点,临床疗效自然不好。
部分患者的压痛点与痛点不重叠,或不在一个共同的区域。医生必须根据病人的主诉疼痛部位、肢体躯干主动运动时所引发的发痛部位相互对照。结合人体解剖结构进一步分析,看一看是属于哪一些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等附着处或肌腹损伤,可能引起该处疼痛,并在该软组织上找到压痛点治疗。
临床中我们发现,某一个部位的疼痛常常不是由一个压痛点引起的,常常是由许多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压痛点组合形成的症候群,需要用整体观念全面地了解这些压痛点,以及牵涉痛、放射痛;继发痛和原发痛,排除假压痛点,找到真正的病灶进行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