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肿胀病因
1:肾性下肢肿。
2:脉管炎。
3:血栓。
4:腹股沟筋膜卡压。
梨状肌损伤
一、症状:
1、坐骨神经卡压症状(神经压迫):下肢发麻
2、间歇性跛行(血管压迫):间歇性跛行
诊断间歇性跛行先要患者行走,以右腿为例:
向前走症状明显
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腰大肌;向后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股二头肌;向右侧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阔筋膜张肌;向左侧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股内收肌。
二、梨状肌损伤的检查:
目前教科书上的检查动作设计的不是太科学。我的检查动作: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屈髋90度,将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作一连线,为三角形的一个底边,在臀部以此底边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其顶点部位即位梨状肌的投影部位,再按软组织损伤特点看其是否有结节压痛,如果有即诊断梨状肌损伤。
膝关节
一、膝前痛
1、骨性关节炎。
2、髌骨软化症。
3、髌骨外上方滑囊炎或内上方滑囊炎。
4、髌下脂肪垫劳损。
5、股四头肌损伤。
二、膝后痛
1、腘绳肌损伤(止点损伤)。
2、腓肠肌起点损伤。
3、髌骨外上方滑囊炎。
4、髌下脂肪垫劳损。
5、腘窝囊肿。
三、膝内侧痛:
1、髂胫束损伤。
2、内侧副韧带损伤。
3、股内收肌损伤。
4、腰大肌劳损。
5、L3横突综合症。
6、缝匠肌损伤
四、膝外侧痛:
1、髂胫束损伤。
2、外侧副韧带损伤。
3、股内收肌损伤。
五、动作分析:
上楼疼痛:股四头肌损伤。
下楼疼痛:
1、下楼膝前痛为髌下脂肪垫劳损;
2、下楼膝后痛为腘绳肌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
治疗:跟据解剖,我们认识到髌骨为膝关节的一块活动籽骨,功能是协调膝关节运动的,如果髌骨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则膝关节的活动也受限制,膝关节疼痛的病中绝大多数是髌骨的活动范围受限。治疗上只需将髌骨四周的卡压筋膜松解,则膝关节活动就正常。
1、上楼痛松解:10点、11点、1点、2点位的筋膜。
2、下楼痛松解:4点、5点、7点、8点位的筋膜。
3、内侧痛松解:2点、3点、4点位的筋膜。
4、外侧痛松解:8点、9点、10点位的筋膜。
5、对严重增生的膝关节,在髌骨的中央也可找到2——3条横行的筋膜进行切断松解,然后根据以上所讲的软组织损伤理论治疗相关的肌肉组织。
对髌骨外上方滑囊炎的治疗
水曲穴(即足临泣穴,同侧)
膝痛穴(相当于手五里穴,对侧)
五虎擒羊穴(包括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鹤顶穴)。
毫针方法:先扎水曲穴、膝痛穴后叫患者缓慢地屈伸膝关节,18次左右,后扎五虎擒羊穴,留针30分钟。
足跟痛
1、跟骨骨刺:起步痛,行走后缓解,劳累后疼痛加重;
2、跟骨脂肪垫劳损:起步不痛,越走越痛;
3、跟骨滑囊炎:起步痛,越走越重;
4、跟腱炎:跟腱处压痛;
5、膑下脂肪垫劳损:将手按压内外膝眼后跟骨压痛消失,放开后跟骨压痛出现;
6、骨盆移位:患者俯卧,比双下肢长短,然后屈膝90度,再次比双下肢长短,原来长的脚变短了,短的脚变长了为骨盆移位;
7、髋关节外旋:走路时患侧呈现外八字;
8、足弓畸形:有扁平足或足弓增大;
9、骶棘肌劳损;
10、C6-7棘突旁软组织劳损;
治疗、机理
足跟痛属运动性损伤所致,人体运动最易损伤的C6-7、腰骶区,膝关节区。根据运
动损伤原理,在此三区寻找筋节点进行治疗即可,多数患者在骶棘肌附着点、C5-6
棘突旁有劳损点,以及髌骨4点、5点、7点、8点位可扪及条索,用超微针刀进行切
割,骨盆移位的患者在腰骶三角区上的筋节点松解,疗效立竿见影。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