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桡神经来源
C5~C8脊神经发出的神经纤维通过臂丛神经后束沿胸背神经和腋神经继续下行形成桡神经,在腋窝部位于腋动脉后方。(图3-1)
体表投影:自腋后襞下缘与臂交点处,斜过肱骨后方,至肱骨外上髁的连线为桡神经干投影。
二、桡神经走行
1.腋窝
桡神经进入上臂,走行于参与组成后方腋臂界的连续3块肌肉的浅层(由近及远):肩胛下肌、背阔肌和大圆肌。(图3-2,图3-3)随后,桡神经沿肱三头肌长头腱前方向远端走行。
2.腋窝至桡神经沟
桡神经在肱三头肌长头前方走行至手臂后不久,即进入肱三头肌长头和内侧头之间的裂隙,随后走行于桡神经沟(肱三头肌内、外侧头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桡神经沟)。肱深动脉与桡神经伴行于此裂隙中,共同向后外桡神经沟走行。桡神经在上臂中段三角肌附着点远端穿过外侧肌间隔。
肱三头肌内、外侧头肱骨起点(后面观),此两起点螺旋式平行发出。该螺旋起自肱骨后内侧,转向后外侧延伸至肱骨远端
3.桡神经沟至旋后肌
桡神经在桡神经沟远端穿过外侧肌间隔进入屈肌间隙(3-5)。桡神经在此部位走行表浅且固定,易于受到损伤。桡神经在屈肌间隙内由上臂中上段走行至肘前窝的过程中依次通过以下3块肌肉形成拱形结构: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图3-6)。
在上臂中段进入屈肌间隙后,桡神经走行于3个形成拱形结构的肌肉下方,此结构被称为桡管
由这些肌肉组成的拱形结构称为桡管。桡侧腕短伸肌是唯一一块由桡神经下方发出的肌肉,但随后即翻转覆盖于神经之上,此结构使得桡神经更加易于受到激惹。肱肌沿桡管走行于桡神经后内侧,肱骨外上髁在其后方(图3-7)。
在肘关节远端,桡神经走行于旋后肌深头近端,在此部位分支为骨间背神经和桡浅神经。旋后肌有一个深头和一个浅头,骨间背神经在浅头形成的口袋状结构下方走行,口袋状结构的边缘为纤维组织,被称为Frohse 弓。桡浅神经在旋后肌两个浅头走行(图3-8)
4.骨间背神经
骨间背神经是纯运动神经,走行于Frohse 弓的深面。桡动脉的分支桡返动脉与其一起进入Frohse弓的深面。党走行至旋后肌两个头之间时,骨间背神经于桡骨头附近向外侧走行进入前臂伸肌间隙。
自前臂伸肌间隙旋后肌两个头之间穿出后,骨间背神经即走行于指伸肌深面和拇长展肌浅层。随后其分为很多未命名的细小神经分支,一般统称为前臂马尾神经(图3-9)。骨间背神经及其分支在指伸肌下方走行时,依次支配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骨间背神经在前臂远端1/3走行很深,位于骨间膜表面(后方)。
5.桡浅神经
此桡神经终末分支走行于旋后肌浅层、肱桡肌深面,走行至前臂远端1/3(图3-10)。
桡浅神经在前臂远端的走行。此桡神经终末分支经过肱桡肌与桡侧腕伸肌远端
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桡神经浅支经肱桡肌腱后缘浅出,穿深筋膜居皮下,桡神经浅支在手背分为5支,分布于手背和指背桡侧半,在腕前部上方的桡侧发出的皮支至腕前部及鱼际桡侧的手部皮肤。桡神经浅支浅出处定位为距桡骨茎突部的距离为8.8cm。其在前臂中1/3浅出者占83.3%,在前臂下1/3浅出者占16.7%(图3-11)
6.桡神经掌皮支
在腕前部上方分出,经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穿深筋膜至皮下,分布于鱼际根部的皮肤。
三、桡神经支配
(一)运动支配与查体
桡神经支配4组肌肉群:肱三头肌、伸腕肌群、骨间背神经浅群、骨间背神经深群(图3-12)。
桡神经支配的肌肉控制前臂、手和指的伸展,也可使前臂屈曲和旋后。
1.肱三头肌
检查时,首先让患者将上臂置于与地面水平平行的位置,以消除重力对检查结果的影响,随后,患者将肘关节半伸,检查者托住患者的肢体嘱患者伸肘对抗阻力(图3-13)。
2. 伸腕肌群
所有支配肱桡肌(C5 ,C6)的神经分支于外上髁近端桡神经发岀。进行此肌肉查体时,嘱患者将前臂置于旋前与旋后中间位置,同时屈肘对抗阻力 (图3-14)。当肱桡肌收缩时,可在肘前窝外侧观察及触摸到其隆起。
桡侧腕长伸肌(C6、C7)和桡侧腕短伸肌(C7、C8)可以同时进行检查。检查者固定患者前臂远端,嘱患者伸及外展(向桡侧弯)腕关节对抗阻力(图3-15)。当前臂旋前时,可在肱桡肌外侧及远端观察到这两块肌肉。
旋后肌(C6、C7)的功能为将前臂旋后。尽管肱二头肌也是强力的前臂旋后肌肉,但当肘关节伸直时,其旋后功能将大大下降。因此,若要单独检查旋后肌的功能,则应注意使患者肘关节伸直(图3-16)。
3.骨间背神经
(1)浅群:骨间背神经穿过旋后肌进入伸肌间隙后,通过一共同分支支配浅群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进行尺侧腕伸肌(C7、C8)査体时,检查者固定患者前臂远端,嘱患者内收(向尺侧弯曲)背伸腕关节(图3-17),可在腕部看见及触诊到尺侧腕伸肌腱。
指伸肌:指伸肌(C7、C8)使得第二至五指掌指关节背伸。进行此肌肉查体时,需保证患者被检查侧前臂及手部充分支撑于中立位,患者掌指关节对抗伸直(图3-18)。
小指伸肌:小指伸肌(C7、C8)仅作用于第五指,与指伸肌功能作用方式相似(图3-19)。此手指肌力通常较弱,查体时需要与健侧对比方能明确。
(2)深群:包括控制拇指和示指运动的拇长展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及示指伸肌。
拇长展肌:与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作用下的拇指掌外展(即拇指垂直于掌平面)不同,拇长展肌(C7、C8)使得拇指向桡侧外展(即在掌平面内外展)。因此,在进行拇长展肌查体时,检查者应固定患者被检查侧手,嘱患者将伸直的拇指在掌平面内向远离示指方向外展(图3-20)
与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作用下的拇指掌外展(拇指垂直于掌 平面)不同,拇长展肌使得拇指向桡侧外展(在掌平而内外展)。因此,在进行拇长展肌査体时,检査者应固定患者被检査侧手,嘱患者将伸直的拇指在掌平面内向远离示指方向外展。
拇长伸肌与拇短伸肌:嘱患者握拳且尺侧向下,伸展拇指远离其余各指,以此检查拇指伸展功能,拇长伸肌伸展指间关节(图3-21),而拇短伸肌伸展掌指关节(图3-22)。
示指伸肌:仅作用于示指,检查方法同指伸肌(图3-18)
(二)感觉神经支配
1.臂后侧皮神经
臂后侧皮神经是桡神经发出的第一个感觉神经分支。它自腋窝发出,与桡神经相伴于肱三头肌长头和内侧头之间向远端走行,并在肱三头肌外侧头和长头之间穿过筋膜进入皮下,随后在上臂后方皮下向下走行至尺骨鹰嘴,此即其感觉支配范围(图3-23)。
桡神经支配手臂后部、上臂下外侧、上臂后部、手背桡侧感觉。桡神经感觉支配区缺失可提示相应损伤部位
2.臂外侧下皮神经
臂外侧下皮神经在桡神经沟部位起自桡神经主干,向下走行至外侧肌间隔(约平臂中、下1/3交界处)时穿过筋膜走行于皮下(图3-24)。此神经支配皮朕的感觉范围包括上臂下外侧三角肌以下区域。
3.前臂后侧皮神经
前臂后侧皮神经在腋肱角,臂下外侧皮神经起点近端,由桡神经分支而来,其与桡神经共同走行于桡神经沟中,并与臂下外侧皮神经在外侧肌间隔处(约平臂中、下1/3交界处)共同穿出筋膜走行至皮下。在进入皮下后,前臂后侧皮神经由后向外走行,经过外上髁至尺骨鹰嘴外侧,其感觉支配范围是前臂后外侧(图3-25)
4.桡浅神经
桡浅神经在前臂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之间,随后进入皮下穿入手腕背侧,支配手背外侧半皮肤感觉,以及第二指近端2/3背侧、第三指近端2/3背侧和第四指外侧半近端2/3背侧皮肤感觉、拇指外侧部分(图3-26)
四、桡神经易卡压部位及治疗定点
1.斜角肌间隙
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组成,其中有臂丛神经通过,治疗定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图3-27,图3-28)。
2.胸小肌和肩胛下肌之间
有臂丛神经通过,治疗定点为胸小肌和肩胛下肌。此外,大圆肌和背阔肌也会损伤桡神经(图3-29)。
3.桡神经管起始部位
由肱三头肌的内侧头、外侧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组成,治疗定点为上臂后方中上1/3交界处(图3-30,图3-31)。
4 .穿出外侧肌间隔的部位
位于三角肌止点水平,在该处桡神经常常被交叉的腱性肌腱包裹,治疗定点为肱骨外上髁上方10 cm(图3-32)。
5.桡管
其内侧壁为肱肌和肱二头肌肌腱,外侧壁为肱桡肌起始,后侧壁为外上髁和桡侧腕短伸肌,治疗定点为肱骨外上髁偏内侧2 ~3 cm(图3-33)
6.旋后肌管
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穿过旋后肌的一个肌性间隙,旋后肌在肱骨外上髁的外侧和内侧的起点形成一个弧形向远端的腱性弓(Frohse弓),这个弓可造成骨间后神经在此处卡压,治疗定点为肱骨外上髁下方2 ~3 cm, 偏内侧(图3-34,图3-35) 。
7.前臂外侧中下1/3交界处
桡神经浅支在前臂外侧中下1/3交界处绕行进入手背,此处神经紧贴桡骨,易出现神经的损伤,治疗定点为腕上3 ~ 4 cm(图3-36)。
注意:原因为外伤、手表、静脉穿刺、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肌腱剪刀式挤压。
桡浅神经前臂卡压当前臂反复旋前时,肱桡肌腱通常会像剪刀似地关闭此两肌腱间隙,由此可能导致自此处穿出筋膜的神经受到激惹
8.臂后侧皮神经易卡压部位
臂后侧皮神经于肱三头肌外侧头和长头之间穿过筋膜进入皮下,治疗定点在上臂后方中上1/3交界处稍偏上(图3-37)。
9.前臂后侧皮神经
前臂后侧皮神经在外侧肌间隔处穿出,治疗定点在约平臂中、下1/3交界处的外侧肌间隔(图3-38)
桡神经张力检查
检查过程: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并使肩部露出床边缘,
检查者站于被测肢体的一侧,面向患者脚的方向。检查者用大腿固定患者肩部并用一只手使其处于压低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使其肩外展10°、肘关节完全伸直。接着,使患者处于肩关节内旋、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手指弯曲的体位,然后外展患侧肩部直至神经学症状再现。
目的:评估神经张力对患者症状的影响。
阳性结果:产生熟悉的症状或患者颈部向对侧侧屈或旋转时症状或疼痛加重,而向同侧时症状或疼痛减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