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最新公告  / Notice

  国际整脊网(www.aht.tw)是一家专业为从事美式整脊、易骨经养生道、易骨徒手整形、龙氏正骨、中式正骨、脊椎矫正、颅骶椎治疗,内脏筋膜松弛术,SET悬吊术,拉伸术,手法医学,针刀医学、银质针、套管针、董氏奇穴、舒针、超微针刀、段尚液波透骨,宫氏脑针、脊健埋线、产后康复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交流与服务的专业性门户网站,本单位依托全国各大知名的疼痛医学临床教学医院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拥有中国更先进的教学内容开发与制作团队,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化、深入化、实用化的培训课程。大力推广临床广泛应用并行之有效的新型疗法技术,办学宗旨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结合实践、学即会、会即用;讲原理、重实践。本网站涵盖了疼痛康复医学的技术培训、学术教学、学术会议、电子教材、医学视频、医学论文发表等内容。为医学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因为专心所以专业,网站致力于广大医学爱好者提供更权威、更科学、更有效的技术学习平台,为祖国疼痛医学的推广与发展输送血液,贡献力量。 

我们的目标: 

1.提供及时、全面的疼痛康复医学技术培训信息 

2.提供深入、完整的疼痛康复医学的学习资料 

我们的愿景: 国际整脊网致力于成为您医生职业生涯的好帮手 

我们的理念: 专业、诚信、便捷

喜讯:记忆液晶颈椎保健枕头已经火爆上市!全国统一零售价:900/个,由区域代理覃勇华负责经销,有需要者可与其联系购销事宜。覃勇华电话:13827812998淘宝店:一刀工作室http://shop60962646.taobao.com/

佛山地区有疼痛诊疗需要者可就近找李文医师,地址:广东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2楼疼痛科,电话:13068660663

江西南昌地区可与胡火星医师联系:电话13407917930

江西赣州地区可与张凌喜医师联系:电话13707971702

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前线 >>> 新闻资讯 >>> 正文
镇痛的历史
来源:国际整脊网 作者:本站 发表时间:2006-12-08 00:06:32 点击数:4575次

 
  
  远古时代:人们用挂符念咒等带有巫术色彩的方法减轻疼痛。
  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用大麻、罂粟等植物止痛。

  公元前4世纪: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

  1世纪:阿拉伯医生用冷冻止痛。

  40—90年:古希腊《药物大全》详细描述了可以止痛的植物包括罂粟、野罂粟、莴苣、颠茄、天仙子、黑龙葵等。

  100年左右:中国华佗发明麻沸散。

  457年:中国《黄帝内经》中有针灸镇痛的记载。

  西方中世纪:医生把病人放进火炉里烤,相信这样做可以驱赶疼痛。

  17世纪:没誉为英国的希波克拉底的辛登汉姆医生制成了鸦片酊。

  18世纪:因为莱顿瓶的发明,电疗镇痛有了大飞跃。

  1778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麦使用动物磁性疗法镇痛,世人称其为麦斯麦术,是今天的催眠术的前身。催眠术在此之后逐渐流行并完善起来,但与催眠有关的论争,一直持续到今天。

  1799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莱制成笑气。

  19世纪早期:乙醚被发现;同一时期,德国药剂师舍图尔勒离析出鸦片的催眠要素,并于1817年将其命名为吗啡。

  1831年:氯仿被发现。

  1846年: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霍尔姆斯建议使用麻醉一词;同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第一次使用麻醉外科手术。

  1847年:苏格兰爱丁堡妇产科教授辛普森在年初一次胎位逆转手术中第一次使用乙醚麻醉;年底,氯仿被他第一次用于分娩镇痛,氯仿便替代乙醚成为最主要的麻醉剂。

  1850年代:局部麻醉开始采用;电疗镇痛发展到新阶段,法国人杜切勒用感应电疗代替电疗流电疗,这位只接受过一些基本医学训练的圈外人从此被视为神经病学的奠基者之一。

  1855年:德国人盖伊迪克从古柯叶中提取出了可卡因;四年之后,奥地利探险炮舰新星号将印地安人嚼的古柯叶带回欧洲,结果从中离析出可卡因。

  1884年:美国外科医生赫尔斯特德将可卡因用于止痛。

  1892年:高频电治疗首先用于妇科病人治疗。

  1897年:德国化学家艾兴格林与霍夫曼制出阿司匹林。

  1904年:可卡因新的衍生物普鲁卡因问世;一年后,另一衍生物奴弗卡因出现。他们的发现与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发明一起,使局部与定点麻醉得以推行。

  1911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疼痛与强烈的情绪会产生肾上腺素增加、消化抑制、毛发竖立、瞳孔扩张等等生理反应。

  1930年:法国医生莱里齐提出疼痛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疾病的观点,人类对疼痛的认识跨入新的阶段。

  1936年:美国麻醉学教授罗文斯汀开办世界上第一个疼痛门诊。

  1939年:度冷丁在德国合成,次年用于分娩镇痛。

  1950年代:对待疼痛的新观念传入中国,麻醉科医生开始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三叉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

  1961年:美国医生波尼克和怀尔在华盛顿建立世界上第一家疼痛诊所。

  1965年:加拿大疼痛研究专家麦尔扎克与生理学家沃尔提出疼痛入口控制理论,时至今日,它仍是被广泛接受的疼痛理论。

  1974年:国际疼痛学会成立。

  1975年:苏格兰人休斯与同事斯科特利兹第一次发现人体内会产生阿片类物质受体,即后来称为的内啡肽(意为体内自身产生的吗啡)的成员之一。同一时期,中国学者发现针刺时脑内能产生镇痛物质。

  1970年代:中国有了疼痛研究所,主要研究疼痛原理与针灸镇痛。

  1970年代后期:老年医学与老年生理学开始发展。

  1980年代:中国将现代疼痛治疗方法用于临床,发展很快,疼痛门诊和疼痛治疗中心开始出现。

  1984年:一个设计得严谨的实验通过哭声与心律测量,发现新生儿能够对肉体伤害产生疼痛反应。

  1987年:美国儿科学会与若干相关学科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婴儿手术必须使用麻醉剂。

  1989年: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中华疼痛研究会成立,两年后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

  1991年:美国已有300多所疼痛治疗机构,41所疼痛治疗中心。

  1990年代:专家们认为经历疼痛创伤的年龄越小,产生的消极作用越持久,所以应当更积极更主动更大胆地尽早控制和干预婴幼儿的疼痛。

  1999年:全美退伍军人健康委员会发表疼痛控制策略纲要,其首要目标是保证健康医疗部门每一次门诊都应将估疼痛纳入基本医疗程序,三年后,95%的美国门诊已有疼痛评估记录。

  20世纪后半叶:处于伦理与病人权益考虑,电疗法应用更谨慎,多用于研究而减少了临床使用;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利用虚拟游戏转移注意力的镇痛方法开始发展。

  2002年:美国疼痛协会提出疼痛是人体第五个生命指征;周期性偏头痛基金会双年研讨会在伦敦举行,在这次会上提出很多对周期性偏头痛的清楚认识。

  2004年:世界疼痛学会确定每年1011日为世界镇痛日,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确定每年10月的第二周为中国疼痛周,前两届疼痛周的主题是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编辑:一刀

                                        转载请注明:转自AHT整脊网http://www.aht.net.cn/

培训信息 / Training Information
学员风采 / Trainees
首届徒手整形刘文忠【易骨经养生道】系统学习班集体照
学员分布图 / Student Profile
学员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