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整体论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局部的损伤,从人体解剖和临床角度也可以验证此理。颈和肩,如同一对夫妻,如果吵架了不管谁受到伤害,到头来是两人都受到伤害。
让我们可以从后颈背部的斜方肌说起吧。斜方肌是我们最经常关注的一块肌肉,虽然其很表浅,但在人体上却很重要,其损伤会造成肩痛、颈痛、头痛和肩胛骨内侧痛。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形态,斜方肌特别易损伤,但由于其位置又很表浅,所以其又很易松解和强化。大家对上斜方肌关注越多,就很容易忽视其最基本的功能,我们都知道上提肩胛骨的肌肉有上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可是仔细去想一下,上斜方肌明明没有附着在肩胛骨上,可它为何还能使肩胛骨上提呢?
在人体内,骨骼是杠杆,肌肉是动力,骨骼是在肌肉的收缩下运动的。因此,肌肉的起止点一般都是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头上的,这样才可以使其附着的骨头发生运动。而我们所说的上斜方肌却不一样。
上斜方肌起点是在上项线内侧1/3、枕外隆突,项韧带和C1-C5的棘突,止于锁骨外1/3,由此可以看出,上斜方肌不是附着在肩胛骨上的,可是为什么上斜方肌还能提高肩胛骨呢?
其实这个就牵涉到别的方面了:
上斜方肌附着于锁骨,因而不能直接作用于肩胛骨,但可通过锁骨在胸锁关节转动,将锁骨(并间接地将肩胛骨)向后拉动。上斜方肌几乎水平的肌纤维和附着点决定着其不能直接上提肩胛骨,但可以通过其他机制上提肩胛骨。通过对锁骨施加一个内向力(锁骨只能绕胸锁关节转动),上斜方肌止点就会被向内上方拉动,肩峰由此抬高,当达到提升锁骨外侧末端的程度时,上斜方肌的运动就会间接地提升肩胛骨。
上肢提重物时,上斜方肌与肩胛提肌可维持肩关节位置。上肢未负重时,斜方肌很少或不收缩。
肩胛骨固定时,上斜方肌可使颈部向同侧侧屈并向对侧旋转,双侧收缩可使头颈后伸。
临床意义:
颈部疾病常见上斜方肌纤维痉挛、紧张或存在压痛点。上部纤维对长期静态负荷的耐受力较差,而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却一直使斜方肌处于静态负荷的状态——肩关节上提的状态。
上肢活动时,斜方肌在稳定肩胛骨中起重要作用,此时,头长肌和颈长肌辅助固定头颈部以防止上肢活动时产生后伸的力矩。但当颈前肌收缩功能出现障碍时,其不能很好的稳定颈部,斜方肌收缩枕部不能维持固定的位置,就会出现患者抬高上肢时出现疼痛,因此上肢活动会受限。
因此,肩颈综合症是对无论肩痛还是颈痛的一个统称,无论是肩关节损伤,亦或是颈椎损伤,都会对对方造成影响,加重病情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