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号正式入伏,拉开了2019年三伏灸的序幕。
对于老艾友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大家都知道:
做好每天的艾灸,
天天都是三伏灸。
三伏天因为天气,人体腠理疏松,经络舒张,气血循环快,此时如果艾灸,很容易将人体内的积寒排除,去掉病根,因此三伏灸对虚寒之证最适合。
三伏灸注意事项:
1,忌:大汗淋漓!
你出汗可以,汗如水流肯定不行!如果身体寒湿重,你做大灸可以,但是也只能15天左右做一次!
在湿热的天气里艾灸,因为竹木盒,金属盒,透气性肯定不好,出汗会多,建议采用手拿艾条悬灸,或者隔姜灸。
流的汗水粘手很好,代表着浅表的寒湿排除体外;身体真正的“痰湿”是通过大小便代谢出来的,不是汗!
2,忌:空调、电扇对着身体吹!
你做三伏灸的目的是想把身体的积寒排出去,如果空调、电扇对着身体吹,结果是:旧的没排完,新的又进来了!
你可以先开空调降温,然后艾灸;也可以在房间里打开电扇,对着窗户外吹,一是可以排烟,二是形成轻微对流,达到降温目的!
3,三伏贴就不是三伏灸,不要混为一谈,当然更不用去说效果了;艾灸结束后再贴三伏贴是多此一举!
因为古时的三伏贴是发泡贴,一定要化脓!所以差别大的原因就在这里。
三伏贴适合,不会艾灸,还怕艾烟,又想做点什么应个景的艾友。
4,今天艾灸了,今天就要多补充温热水,最好在艾灸后,喝杯热热的、自配的酸甜饮料,比如酸梅汤、柠檬蜂蜜水或者糖醋水;因为酸甘化阴,可以生津补液,收敛浮阳。
三伏灸取穴精要:
因为天热,如果身体好,做保健灸,三伏灸我们取穴要少而精,每次的艾灸时间要减少,做到灸1天休1天。以固本培元的要穴为主,尽量采用对穴位刺激性强的方法,比如:隔姜灸,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专门提到过:
小儿保健艾灸取穴只2个:
身柱穴、肚脐
这2个穴位堪称小儿艾灸取穴的经典;对小孩的先天、后天同补。
身柱穴管上焦的肺,通下焦的肾;肚脐管中焦的脾胃。
一般的妈妈在这2个穴位上至少还要增加2个,因为她们觉得多灸几个穴位会让孩子更棒。
这2个穴位足以把你对孩子的担心都解决掉:孩子瘦弱、不爱吃饭、不长个、肚子痛、抵抗力差,经常感冒、咳嗽.....
当然孩子身体真正出了状况,比如哮喘、鼻炎、近视、腺样体肥大.....那么还是要重新配穴;我们前段时间专门针对孩子身体的各种症状,专门拍了一个艾灸视频,请找我们的客服要。
给孩子是手拿艾条悬灸,还是隔姜灸?你和孩子商量着办;孩子太小,建议你还是手拿艾条悬灸!要是孩子不配合,还得等孩子睡了再灸。有时你只能给孩子边玩手机,你给他艾灸。
孩子保健灸,艾灸身柱穴、肚脐各5-15分钟(看年龄),艾灸1天休息1天;如果孩子脾胃太虚,可以艾灸2天休1天。
如果经常感冒、百日咳、哮喘的孩子,三伏灸:
定喘穴、膏肓穴、身柱穴一起10-20分钟(看年龄定),肚脐10分钟,艾灸2天休息1天。
有鼻炎的孩子:加灸印堂穴-鼻尖,这一段10-20分钟(看年龄定);也可以加上肺俞穴、迎香穴。
成人保健灸取穴:
中脘穴、关元穴
它们一个补先天肾,一个补后天脾;完全能起到实五脏,强六腑的作用!
它们对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都管都治!实为艾灸取穴的一个总纲。
做三伏灸时,你可以再加上大椎穴、肾俞穴,配合中脘穴、关元穴一起灸,这样可以让气血在任督二脉上循环,有生有降还有收,你怎么艾灸都不会上火!
保健灸,后背的穴位用竹盒各灸20分钟,方便灸的穴位隔姜灸各5-7壮(根据你自己身体情况加减),艾灸一天休息一天,一直灸到天气变凉,不适合隔姜灸。
“肺”不好的艾友,三伏取穴:
跟肺有关的穴位:大椎穴、定喘穴、膏肓穴、肺俞穴、中府穴、华盖穴、玉堂穴都可以用。
调肺的同时你也要把脾肾调理好,你还要配合肾俞穴、命门穴、中脘穴、肚脐、足三里等。
具体的穴位搭配,还得跟你具体的身体情况来定,找我们的客服吧!
风湿骨病三伏取穴:以阿是穴(疼痛点)为主灸点。
膝盖有问题的艾友,除了灸膝盖疼痛点以外,加灸血海穴、足三里;一起40-60分钟。
如果这样灸了15天效果不理想,那么说明腰阳关这里有瘀堵,就要再腰阳关拔罐后艾灸腰阳关,再灸这些穴位。
妇科肌瘤取穴:八髎穴20分钟,中脘穴、关元穴各7壮,子宫穴、足三里、承山穴每次每穴左右各5壮。
妇科炎症取穴:八髎穴20分钟,中脘穴、关元穴各7壮,筑宾穴左右各5壮,如果较严重,可以熏灸会阴穴20分钟。
心肌缺血、心气虚或者其它心脏问题:艾灸膈俞穴左右各20分钟,膻中穴、内关穴、公孙穴每次每穴左右各5壮。
老年三伏灸保健取穴:在前面成人保健灸的基础上(成人保健灸穴位的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减少),加灸足三里、悬钟穴,每次每穴左右各5-7壮,对低血压、脑梗、老年痴呆症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单独灸足三里、悬钟穴也可以,效果会慢一点。
脾虚的艾友取穴:隔姜灸中脘穴、关元穴各7壮,足三里、太白穴、冲阳穴左右各3-5壮。
肾虚的艾友取穴:艾灸大椎穴、肾俞穴、腰阳关各20分钟,隔姜灸中脘穴、关元穴各7壮,足三里、太溪穴左右各3-5壮。
湿重的艾友取穴:隔姜灸中脘穴、关元穴各7壮,足三里、丰隆穴、阴陵泉每次每穴左右各5壮。
如果身体已有问题,比如:高血压、脂肪肝、高血糖.....那么你还是按照以前的穴位继续施灸,只是建议你把方便施灸的穴位调整为隔姜灸;高血糖的艾友继续采用悬灸或者竹盒灸。
以上均艾灸2天休1天。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