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最新公告  / Notice

  国际整脊网(www.aht.tw)是一家专业为从事美式整脊、易骨经养生道、易骨徒手整形、龙氏正骨、中式正骨、脊椎矫正、颅骶椎治疗,内脏筋膜松弛术,SET悬吊术,拉伸术,手法医学,针刀医学、银质针、套管针、董氏奇穴、舒针、超微针刀、段尚液波透骨,宫氏脑针、脊健埋线、产后康复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交流与服务的专业性门户网站,本单位依托全国各大知名的疼痛医学临床教学医院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拥有中国更先进的教学内容开发与制作团队,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化、深入化、实用化的培训课程。大力推广临床广泛应用并行之有效的新型疗法技术,办学宗旨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结合实践、学即会、会即用;讲原理、重实践。本网站涵盖了疼痛康复医学的技术培训、学术教学、学术会议、电子教材、医学视频、医学论文发表等内容。为医学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因为专心所以专业,网站致力于广大医学爱好者提供更权威、更科学、更有效的技术学习平台,为祖国疼痛医学的推广与发展输送血液,贡献力量。 

我们的目标: 

1.提供及时、全面的疼痛康复医学技术培训信息 

2.提供深入、完整的疼痛康复医学的学习资料 

我们的愿景: 国际整脊网致力于成为您医生职业生涯的好帮手 

我们的理念: 专业、诚信、便捷

喜讯:记忆液晶颈椎保健枕头已经火爆上市!全国统一零售价:900/个,由区域代理覃勇华负责经销,有需要者可与其联系购销事宜。覃勇华电话:13827812998淘宝店:一刀工作室http://shop60962646.taobao.com/

佛山地区有疼痛诊疗需要者可就近找李文医师,地址:广东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2楼疼痛科,电话:13068660663

江西南昌地区可与胡火星医师联系:电话13407917930

江西赣州地区可与张凌喜医师联系:电话13707971702

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前线 >>> 疼痛天地 >>> 正文
12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国际整脊网 作者:国际整脊网 发表时间:2019-09-19 10:10:23 点击数:889次

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到某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属骨-纤维管、室压迫综合征之一。慢性神经卡压通常是患者感觉和运动不适的根源。

相对于外伤的急性周围神经卡压,此病通常为慢性表现,表现为肢体运动的无力,麻痹,感觉过敏等感觉障碍,但不包括疼痛,由周围神经引起的疼痛提示急性神经嵌压,神经营养血管的栓塞,或者全身性神经系统疾病。

一、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所引起的三个半指酸痛、麻木等症候群的病症。多见于30~60岁女性,男女比例1 : 2~5。

1.jpg

1.病因

引起腕管综合症相关症状的原因是由于包在腕管内的那根正中神经受到了压迫。正中神经是一条混合神经,也就是说该神经既有感觉功能,同时也能传导大脑发出的运动信号来支配肌肉的运动。正中神经负责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环指的感觉和动作。

任何使得腕管内空间缩小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正中神经受压。这些因素或病因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少见的病因如骨刺,最为常见的病因是腕管内韧带以及韧带润滑层 (滑膜) 的肿胀与增厚。

腕管内压力增大

腕管容积减小

腕管内容物增多

2.jpg

2.临床表现

感觉异常:最常见的症状,拇指、食指、中指等桡侧的三个手指有蚁行感、麻木、肿胀痛,夜间或清晨明显;还常有难以形容的烧灼痛,并有肿胀与紧张感。

手指麻木:桡侧三个半指异样感及麻木感,有时累及五指,开始为间歇性;患手活动不灵,执行精细动作时手感笨拙,甚至严重功能障碍。

肌肉软弱:约44%患者有轻度拇短展肌的软弱,约21%有严重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消瘦。

营养改变:拇指和食指严重发绀,指尖出现营养性溃疡,严重者坏死,间隙性发白和发绀。

3.三个常用的特殊检查

屈腕试验(Phalen征):令患者腕自然下垂、掌屈、肘关节伸直,持续1min后引起神经支配区麻木即为阳性。阳性率约为71%。

3.jpg

腕部叩击试验(Tinel征):用指叩打患者腕部屈面或腕横韧带时,在其桡侧的某个手指出现麻木即为阳性。阳性率约94%。

4.jpg

止血带试验:在患者患侧上臂缚一血压计的气囊,然后充气 加压至收缩压以上,若在1min内出现桡侧的某手指麻木或疼痛为阳性。阳性率约为70%。

4.腕管综合征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支具制动:常用的支具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背伸30度位。但这样的背伸角度会增加腕管内压力。有研究证实,腕管综合症患者腕管内压力增高,腕关节背伸时压力进一步增加。控制症状的最有效体位是中立位,可以降低腕管内压力,但最利于手功能发挥的腕关节位置是背伸30度位。考虑到中立位不利于手工能发挥,因此,一般的建议是白天不固定,晚上用支具将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

②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成功率报道不一。有文献报导激素注射可能存在并发症,如损伤正中神经等。通过啮齿类动物试验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将地塞米松直接注射到神经内部,也不会损伤神经。所有其它类固醇药物注射到大鼠坐骨神经内时,都会损伤神经。因此,尽管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皮质类固醇注射不建议常规应用。

5.jpg

(2)手术治疗

①掌腕前臂部切开松解减压:

近端取腕横纹掌长肌尺侧沿鱼际纹向远端偏桡侧至鱼际纹中点作弧形切口。

切开屈肌支持带增厚及远端掌腱膜部,松解正中神经主干并寻找返支。

6.jpg

②小切口减压

麻醉: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上臂扎止血带

入路:于掌长肌尺侧、腕横纹以远作一长1.5~2cm的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暴露掌长肌及腕横韧带近缘。紧贴掌长肌深面,由近向远分离掌筋膜及腕横韧带。暴露尺动脉,勿损伤。

切开腕横韧带:直视下纵行切开腕横韧带近缘1cm,分别屈患者手指,将患者指深浅屈肌腱一一挑起,切除水肿的肌腱滑膜。将患者手腕屈曲,以小圆剪紧靠掌长肌尺侧缘完全切开腕横韧带。术中可见正中神经卡压。

探察除根:探察腕管底部,有囊肿和骨性突起者予延长切口后切除。腕横韧带增厚严重者予部分切除腕横韧带。

缝合:检查正中神经无卡压后,松止血带。彻底止血,分层缝合。

术后:石膏托腕关节功能位固定2周,期问活动手指,防止粘连。

③内窥镜“微创”腕管松解

双入路(Chow法):双入路为在腕管近侧和远侧各切开一个约1cm的小切口,在内窥镜指导下,用小钩刀切开屈肌支持带。

单入路(Agee法):单入路则只从腕管近侧切开一个小切口,在内窥镜的指导下,用特殊切刀切开松解屈肌支持带。

7.jpg

二、腕部尺管综合征

Guyon 氏综合征(Guyon's syndrome)又叫腕尺管综合征(carpal ulnartunnel syndrome,UTS):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腕部尺神经在 Guyon 氏管内受到卡压所引起的综合征,可伴有其支配区的感觉或(和)运动障碍。

8.jpg

1.病因

腕部的尺神经卡压通常由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如脂肪瘤、囊肿、尺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肌肉异常及腕骨骨折;反复的创伤如操作气锤或使用手操作鼠标的活动也可以在手腕部引起尺神经病变。

2.诊断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对尺神经分布区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检查可早期发现该疾病,辅以影像、超声及肌电图等辅助检查可基本确诊该疾病。

该病的诊断依据是:

1. 患侧手尺侧一个半指麻木,不伴有手背侧感觉麻木。

2. 手内在肌萎缩,肌力减退,可出现爪形手畸形。

3. 夹纸试验、Froment征、Tinal 征阳性。

10.jpg

由于患病时患手尺侧麻木、疼痛、肌肉萎缩,症状与肘管综合征相似,但肘管综合征可出现手臂内侧肌群萎缩、感觉减退及手背侧感觉障碍,可由此点进行鉴别。

3.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且只存在感觉症状,确定无占位性病变的患者。

职业相关损伤等慢性劳损引起的 Guyon 氏综合征,可先去除损伤因素。

对于一些病因不明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也应该先行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好转的患者均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根据临床经验,卡压时间越长,肌肉萎缩越严重,预后越差。

手术方法:

① 可于腕上 4cm 左右,经腕横纹,沿小鱼际肌绕侧缘做长约 5cm 的弧形切口。

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组织、腕横韧带及掌短肌,显露尺神经及深浅支。

③沿尺神经向远端游离并切开小鱼际腱弓,切除部分豆钩韧带,注意探查尺神经周围有无肿物,骨折块等。

④ 切除异常的纤维、肌肉等一切可能形成卡压的因素,并且对卡压部位以远都要进行探查,防止多处卡压。

⑤对卡压部位的神经在显微镜下行神经外膜松解术,并在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1ml,必要时行神经束膜松解术。

⑥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手术探查是确定卡压部位的唯一可靠方法,对卡压的最近部位以远应尽量全部探查,特别是豆钩弓和小鱼际腱弓或对掌肌管。

11.jpg

12.jpg

14.jpg

三、旋前圆肌综合征

正中神经于前臂近端,被旋前圆肌两头之间的腱弓卡压所致。前臂旋前时,正中神经被旋前圆肌尺侧头抬起。

起病时肘前疼痛,可向桡侧三指放射,可有屈指无力,手臂使用过度会加重疼痛,正中神经支配区可有麻木、烧灼感及客观感觉障碍。

旋前圆肌上缘可有压痛,Tinel征。对掌无力。局部皮质激素注射多能缓解症状,无效时可手术切断卡压腱弓或纤维带。

15.jpg

四、骨间前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本病又称Kiloh-Nevin综合征,是正中神经的骨间前神经支被指浅屈肌上缘的腱弓或纤维带卡压所致。 多为间接因素造成,如旋前圆肌纤维带形成压迫、指浅屈肌腱弓的增厚及压迫、尺桡骨骨折后的移位、血肿及骨痂压迫等。

表现为肘前疼痛,拇示二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力减弱,如拇长屈肌完全瘫痪可表现为“捻”征,屈肘时可发现旋前方肌力弱,手感觉正常,无手的内在肌瘫痪。骨间前神经受压综合征并不少见,往往因对其认识不足,常被误诊。

16.jpg

治疗:

手术治疗,探查骨间神经,解除各种压迫因素,为神经减压。

适应证:

拇、示指末节屈曲无力或不能。

电生理前骨间神经卡压。

保守治疗无效,患肢患者坚决要求手术者。

五、桡管综合征

桡管综合征以优势手常见,主要表现只有疼痛,与骨间后神经受压有关,也被称为骨间后神经疼痛综合征。疼痛部位在肱骨外上髁以远5cm,在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的前方。起病缓慢,可逐渐发生伸掌指关节,伸拇,外展拇指无力,伸腕偏向桡侧,原因是尺侧伸腕肌受累,桡侧腕伸肌完整。

17.jpg

本病中指试验阳性,检查时令肘、腕、指间关节伸直,抗阻力伸直掌指关节诱发桡侧腕短伸肌起点内侧缘疼痛为阳性。网球肘疼痛出现于内上髁上下。

18.jpg

桡管综合征引起骨间后神经卡压的解剖结构有5个(其中在桡管内有4个卡压点):

1、位于桡骨小头水平,为肱肌和肱桡肌之间的筋膜束带或两肌之间的组织粘连引起。由于该束带变异较多,因此在此部的压迫较少见。

2、位于桡骨颈水平,由Henry血管条带:桡侧返动脉,卡压神经所致。

3、桡侧腕短伸肌近端内侧引起的功能性伸肌卡压。

4、Frohse腱弓(旋后肌近侧部),是桡管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

5、旋后肌(远侧缘)

以下四种情况会出现疼痛:

1、屈肘位抗阻力旋后

20.jpg

2、抗阻力旋后伸腕

21.jpg

3、抗阻力旋前屈腕

22.jpg

4、抗阻力伸直中指

23.jpg

六、肘部尺管综合征

这是尺神经在肘部尺管组成的骨纤维通道内受卡压所致,内侧为内上髁,外侧为鹰嘴,管底为尺神经沟,内上髁与鹰嘴之间由腱膜覆盖。

常见的病因为过度肘活动,肘外伤后遗症,先天畸形。此外肘关节疼痛,如骨关节病、结核、类风湿关节炎都可以引起尺神经压迫。起病缓慢,前臂尺侧,手尺侧,第四、五指麻木刺痛。

环小指屈曲无力,尺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可有内在肌萎缩,爪形手(环小指)畸形,夹纸试验、Froment试验阳性。尺神经沟可摸到增粗神经,压痛,Tinel征阳性。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尺神经前移和肱骨内上髁切除术。

24.jpg

肘尺管综合症是仅次于腕管综合症的第二位最常见的上肢压迫性神经疾病,保守治疗失败后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的手术,内镜单纯减压手术,皮下、肌内或肌下的尺神经前置术,以及肱骨内侧髁切除术等。但是,上述手术方式尚没有哪一个是大家公认的最好治疗方法。

治疗肘尺管综合症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将尺神经前置,此术式能够降低屈肘时尺神经的张力。但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尺神经进行广泛剥离,可能会损害伴行血管。相比之下,单纯减压术只能解除对尺神经的直接压迫,不能治疗动态变化中的尺神经压迫。在单纯减压治疗失败后可对尺神经进行前置处理,但是此法难度更大。

七、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1.相关解剖

肩胛上神经发自颈5、6神经根合成的臂丛上干,走向外后,经肩胛上切迹横韧带之下至冈上窝,发自冈上肌支后,绕冈盂切迹至下窝,形成冈下肌支。另有感觉肌支到肩胛关节和肩关节。肩胛上切迹位于肩胛上缘,喙突根部内侧,有肩胛横韧带张于切迹上,形成骨纤维孔道,肩胛上神经,有时肩胛上动脉及静脉共行于此孔道中。肩胛上切迹处该神经最易损伤,损伤后表现出冈上肌和冈下肌无力,肩胛关节疼痛等症状。

25.jpg

26.jpg

2.病因病理

由于肩胛上神经,有时和肩胛上动脉及静脉共行于肩胛横韧带形成的骨性纤维孔道中,肩胛横韧带的增厚,钙化,使孔道狭窄,可以造成肩胛上神经的卡压,另外附近软组织病变及囊肿的压迫和外伤造成的创伤和刺激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

本症多发于运动员,特别篮排球运动员,某些常时间手伸向另一侧工作,或肩内收工作者易发生本症。

本症以肩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痛为锐痛,呈刀割样,亦可为钝痛,可为静止痛,夜间较重,也可因运动而诱发或加重。痛涉及肩胛部、肩关节、肩背部。冈上肌、冈下肌无力,致肩外展,后旋受限,但三角肌力正常

4.体征及检查

检查时,按压肩胛冈中点上方,肩胛上切迹处,可有局限性压痛和放射到整个肩胛部的疼痛,肩关节最初外展无力,如冈上肌瘫痪,手触冈上窝并主动外展上肢,感觉不到该肌收缩,冈上肌受累时,则后旋无力,且在冈下窝触不到该肌收缩,冈上、下窝变平。化验及X线检查对本症诊断无帮助。肌电图检查,可见冈上肌、冈下肌出现纤颤波及正锐波。

八、梨状肌综合征

临床中,坐骨神经常在梨状肌周围受卡压或刺激,而出现臀部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等一系列综合症状,称之为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最早由 Yeoman 于1928 年首次描述,并认为与坐骨神经解剖变异有关。据文献报道,约 6% 的下肢放射痛是因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

27.jpg

图示:P:梨状肌(piriformis muscle),SN: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SP:骶丛,STL:骶结节韧带,SG:上孖肌,OI:闭孔内肌,IG:下孖肌

1.病因

病因主要是梨状肌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主诉臀部疼和感觉异常,并向股后侧放射,检查可发现梨状肌部位深压痛,抗阻力患髋外展外旋可诱发疼痛,并感到活动无力,被动屈髋、内收、内旋肘疼痛加重。

28.jpg

2.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臀部外伤或受凉史,女性多见,最典型的症状为臀深部疼痛(97.9%)和坐骨神经支配区的放射痛(81.9%),咳嗽、喷嚏或腹压增加会加重疼痛,严重者,患肢不能伸直,自觉下肢短缩,步履跛行,病史较长者可伴有患肢肌肉萎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伴有性功能障碍或会阴部麻木,是因上述阴部神经受刺激导致的。由于中国人这方面比较隐晦,所以问病史时,应反复询问确认梨状肌综合征的体征。

回顾文献,梨状肌综合征的阳性体征较多,比如:Freiberg sign、Pace sign、SFAIR test 、Seated piriformis stretch test、Active piriformis test 等等。

(1)梨状肌综合征的典型体位表现

29.jpg

(2)臀部压痛(触诊)

梨状肌深部压痛,可触及条索状或弥漫性肌束隆起。

30.jpg

图示:触诊臀肌深间隙。(A)坐骨大切迹(黑色轮廓)。梨状肌(以红色表示)和坐骨神经(以黄色表示)。(B)坐骨外侧(实心红线)。腘绳肌(红线)和坐骨神经(以黄色表示)。(C)坐骨内侧。骶结节韧带(以蓝色表示)和阴部神经(黄线)。

(3)梨状肌紧张试验

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4)直腿抬高试验

患肢在直腿抬高60°以前疼痛显著阳性,但抬高超过60°,损伤的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

31.jpg

32.jpg

(5)FAIR test (Flexion, adduction and internal rotation)

患者取侧卧位,面向检查者。检查者用一只手抓住脚踝,另一只手按压臀部,使患肢弯曲、内收和内旋,产生臀部疼痛及放射痛为阳性。

33.jpg

34.jpg

(6)Seated piriformis stretch test

病人坐在检查台边缘。髋关节屈曲而膝关节伸直。当触诊坐骨大切迹时,检查者内旋内收患肢以引发症状。

35.jpg

36.jpg

(7)Active piriformis test

患者取侧卧位,将脚后跟蹬向桌面,并主动外展外旋(黄色箭头)对抗阻力(橙色箭头)。检查者将一只手放在梨状肌水平,另一手放置在患膝。

37.jpg

38.jpg

但值得注意的是,梨状肌综合征可能有某几个体征同时阳性,但不是所有的体征均为阳性。文献报道,Seated piriformis stretch test 结合Active piriformis test 诊断梨状肌综合征,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0%。现在骨科分科较细,有时脊柱外科医生忽略臀部相关疾病的查体,导致误诊误治。虽然目前影像学检查逐渐丰富多样,但并不能代替有效的体格检查。

3.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可分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

一旦确诊了梨状肌综合征,最初的治疗应该是非手术的多学科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肌松剂(relaxants)和神经系统药物如加巴喷丁(gabapentin)和普瑞巴林(pregabalin),以及物理治疗仍然是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核心。非手术疗法治疗还包括手法、局部封闭、肌注、理疗、中草药、针灸等。局部封闭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可用2%利多卡因5ml加强的松龙25毫克进行局部封闭,每周1次,每3~5次为一疗程。

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手术效果与病程长短关系很大。

九、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神经走行:

股外侧皮神经是感觉神经,起自第2、3腰神经前支的后股,出现于腰大肌外侧缘,斜向外下方,经髂肌前面,在髂前上棘内侧的近旁,穿经腹股沟韧带深侧至股部,垂直位下降进入大腿,经缝匠肌的前面或后面,或穿该肌上部,分为前、后二支。

前支:在髂前上棘下侧约10cm处,穿出阔筋膜下降,常分为二支,分布于大腿前、外侧,直到膝关节的皮肤。其终末支可与股神经的股前皮神经及隐神经的髌下支,形成髌神经丛。

后支:在前支的稍上方,穿出阔筋膜,继又裂成分支,分布于大转子至大腿外侧中部的皮肤。

39.jpg

40.jpg

2.病因病理:

由于肢体活动或体位不当,股外侧皮神经持续受牵拉和摩擦,局部组织水肿,形成增生和粘连,筋膜鞘增厚,卡压神经;或髂前上棘顶碰硬物、骨盆骨折、髂腰肌损伤、髂骨植骨切取后的损伤形成瘢痕等,也可压迫该神经,引发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3.易卡压部位:

髂前上棘内侧腹股沟转变处: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内侧下方1.0~1.5cm穿出腹股沟韧带深面处是一狭窄管道,纤维管道长2.5~4.0cm,该管的出口于髂前上棘下方3.0~5.0cm,出口小于入口,此纤维管段神经位于髋关节的前方,易受牵拉和挤压。

41.jpg

4.临床症状:

本病表现为股前外侧麻木,有针刺或灼样疼痛,皮肤异样感,疼痛严重者不能行走,不敢屈伸患髋,接触裤子会因麻木而不能忍受,卧床休息症状可缓解,多为单侧发病。

5.体征与检查:

(1)患侧大腿前外侧感觉较健侧减退、迟钝,股四头肌肌力正常,膝腱反射正常,患病久者可有股四头肌轻度萎缩。

(2)骨盆X线片多无异常表现。

(3)髂前上棘内下1~2cm处压痛(+),Tinel征(即叩触诊试验)阳性,并向大腿前外侧放射。

6.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的疼痛、麻木,增加腹压时,疼痛加重,可伴有相应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触诊相应棘突及棘突旁有压痛和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腰椎MRI、CT及椎管造影检查可发现髓核向椎管内突出。

(2)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腰不能挺直,伴有大腿的串痛,但不超过膝关节,髂棘下方有明显压痛点,屈膝屈髋试验(+)。

(3)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可放射到整个下肢、小腿及足部麻木,沿坐骨神经可有压痛,可触到横条纹较硬或隆起的梨状肌,局部压痛明显,髋内收、内旋受限并加重疼痛。

7.治疗:

(1)针刺治疗:取患侧髀关、伏兔、阴市、风市、梁丘、膝阳关及阿是穴等。

(2)推拿治疗:松解卡压点和股外侧皮神经走行附近,尤其是髂前上棘内下侧至膝部的筋膜、肌肉,以解除组织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增加神经走行空间,从而解除卡压。

(3)小针刀治疗: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30°~40°,压痛点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以甲紫作为标记,刀口切线与股外侧皮神经循行方向一致,针体与皮肤垂直,快速进入皮肤,患者酸胀感明显,术者手下有阻挡感时先纵行疏通剥离,然后纵行切开3~5刀,感觉针下无阻挡后,再将针体左右摆动3~5次,针刀有松动感时出针,按压片刻用创可贴外贴。

(4)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进行手术探查,去除致压因素,切开筋膜鞘管,切除神经周围瘢痕。

十、腓神经卡压综合征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的骨-筋膜管内被卡压引起本病,损伤和体外压迫为常见病因,表现为足与小腿外侧痛、麻木。运动障碍为踝背伸,伸趾无力,外翻力弱或消失,小腿外侧及足外侧可有感觉障碍。腓骨颈处可有压痛和Tinel征。

42.jpg

腓浅神经皮支在小腿远端深筋膜出口处受压是本征另一卡压点,损伤和鞋袜过紧可导致本病,只表现为神经支配区的疼痛和感觉异常。

特点

腓总神经易损伤部位:腓骨头下方的腓骨长肌起点处的腓骨肌管

足及小腿外侧疼痛,运动时加剧,痛区伴异样感、麻木等感觉障碍。

姆背伸或外翻肌力减退,甚至出现足下垂。

在卡压神经激痛点叩诊时,其所支配区出现刺痛,即Tinel征阳性,表示有神经损伤。

治疗

病因治疗:因骨折、肿瘤、腱鞘囊肿所致者应首先去除原发病因。

镇痛及对症处理:局部物理治疗;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针刀或银质针松解腓骨肌管等损伤部位。

手术:上述治疗无效时,应行腓骨颈处骨筋膜管切开减压术 。

十一、踝管综合征

跗管综合征(metatarsaltunnelsyndrome),也称胫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或踝管综合征,是胫后神经通过屈肌支持带下面骨纤维管时,受到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由Keck于1962年首先报道。此病多发于青壮年、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或长跑运动员。任何疾病和外伤使跗管间隙减小,导致胫后神经或分支受到牵拉、摩擦或压迫均可引起跗管综合征。

1.病因

导致跗管综合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管内或管外的因素,只要使管内压力增高均可引起发病。常见的病因有外翻足、扁平足、距骨塌陷、踝关节创伤性炎症、跟骨畸形、臆鞘囊肿,各种肿瘤(如神经鞘瘤),跟踩部的陈旧性骨折或骨刺,副舟状骨,滑膜炎,增厚变紧的屈肌支持带,距骨与跟骨之间的异常纤维连结,早期的胶原性血管病,迷走的肌肉,扁平。跗管底部增大的跟棘球亦可导致发病,而这些患者在X线摄片上并无骨刺可见。在田径运动员中足部经常性外翻可能是常见的诱因。此外,还有一类患者原因不明,属于特发性,术中探查可无任何发现。

43.jpg

2.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男性,好发于青壮年。疼痛或感觉异常(如针刺感、烧灼感、麻木等)是跗管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一般存在内侧及足底,并可以向足趾或近侧腓胖肠肌区放射。症状可以在行走、站立或夜间时加重,休息及抬高患肢时减轻,但真正的夜间痛或麻木少见。患者可能注意有局部的肿胀,特别是有外伤或肿瘤的患者。部分患者会有足部痉挛或足趾卷缩。

44.jpg

3.检查

(1)EMG检查:可见足底内、外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

(2)X线检查:可发现及了解踝关节及跟骨骨折愈合情况。在踩踝关节正位片上可见到跟棘球上骨刺增生,严重者呈鸟嘴形。也有距骨内侧形成骨刺。

(3)CT检查:双侧对比有助于发现跖管内的囊肿及肿瘤等。

(4)查体

查体时应当自膝后至踝后仔细地触诊胫后神经全程,然后再沿其各个分支,包括前足的趾神经,细心检查。跗管综合征患者的体征较少,Tinel征阳性几乎是惟一的阳性体征。Tinel征的部位是在胫后神经进入屈肌支持带的下方,或者足内、外侧神经进入各自的管道口处。足底内侧神经Tinel征放射到姆趾而足底外侧的放射到小趾。有些患者在足内侧或全足底发现感觉轻度丧失,刺痛减退,由此提示神经受压可能。

4.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时叩击内踝后,胫神经可出现足底感觉异常,并放射至足趾等。X线双踝关节正位片可见跟棘球上有骨质增生,严重者呈鸟嘴形。神经传导试验胫神经出现不正常的潜伏期和传导速度迟缓。

45.jpg

5.治疗

跗管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以往有手术治疗足痛史、筋膜炎及全身性疾病患者。其中包括避免加重症状活动,穿着保护性长袜,或穿着足跟底内侧楔形垫的鞋子。也可以使用妥贴的弧形支具或马镜状的固定支具来固定踝关节。同时使用有利于屈肌膜及胫后神经功能的物理治疗。也可在压痛点最显著处注射利多卡因或可的松,但要注意不要直接注入神经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踝管切开减压松解术。

十二、趾底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本病又称Morton病、Morton跖痛征,可能为趾底神经在相邻两个跖骨头、跖间深韧带与跖腱膜之间受到卡压所致。

病因常为长久站立,步行累积形成的慢性损伤。主诉跖骨头下方有阵发性灼痛,多累及第三、四趾,行走和站立可加重疼痛,休息和脱鞋后减轻。横向挤压跖骨头可引起患病间隙痛。

非手术治疗使病人穿宽松平底软鞋,支持塑制已平坦的横弓。传统手术切除致痛神经瘤,近年报道切断趾间深韧带获得优良疗效。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培训信息 / Training Information
学员风采 / Trainees
首届徒手整形刘文忠【易骨经养生道】系统学习班集体照
学员分布图 / Student Profile
学员分布图